中文版  |  English
活动回顾|乡唐交奏、三乐共鸣 @韩国传统音乐
在《珍岛阿里郎》的歌声里,在伴着伽倻琴的浅摇轻唱中,韩国国乐显得独具魅力……

本次活动中,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黄婉教授,带领大家一起了解韩国国乐的特色及历史传承。讲演最后,黄婉老师现场演奏伽倻琴,并和观众一起演唱《珍岛阿里郎》。以下文字由黄婉老师提供,在此感谢黄婉老师的分享!

 

“乡唐交奏、三乐共鸣”:

韩国传统音乐赏析

 

演讲人:黄婉(上海音乐学院)

 

韩国传统音乐,又称韩国国乐。今天的韩国国乐沉积着自三国时代、高丽时代、以及朝鲜时代以来的各种声音。

 

就韩国国乐的历史形成而言,三国时代(57 B.C.--A.D. 676)出现了高句丽玄琴、伽倻的伽倻琴等古典乐器。而同中国及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又将外来音乐引入了韩国。

 

高丽时代(918--1392)以雅乐和乡乐为主要特征。其中雅乐,即正雅之乐,由中国传来的大晟乐(116年)演变发展而成,是宗庙祭典时演奏的宫中音乐;而乡乐则为高句丽、百济、新罗时代传承至高丽时代的音乐,指区别于雅乐和唐乐的韩国传统祭礼音乐。

 

朝鲜时代(1392--1910)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及工商业的发达,市民文化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板索里和民谣等民俗音乐。系列音乐理论也出现,如15世纪出现音乐理论著作《乐学轨范》。

 

 

讲座从韩国传统音乐之乐器、乐种和音乐特征三点分述。涉及到:其一、正雅之雅乐:宗庙与文庙雅乐;其二、怡情之文乐:伽倻琴、玄琴、牙筝之“散调”、弦乐合奏之“风流”;其三、生活之俗乐:农乐、盘索里和民谣。

 

乐器方面

 

讲座介绍了韩国国乐中的若干主要乐器,包括伽倻琴、玄琴、牙筝、奚琴、大岑、杖鼓、小锣等乐器。

 

1)其中,玄琴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外形既似古琴,也像卧箜篌或古筝。其琴弦数为6根丝弦,16个固定品柱。左手按弦,右手夹持一个名为匙的竹制拨片弹拨琴弦演奏。音色浑厚低沉、苍劲阳刚,音色近七弦琴,演奏者多为男性。

 

2)而伽倻琴状如中国筝,一弦一柱,呈人字型雁柱,可移动调节音高,丝质弦数为12。现代伽倻琴已经发展为21弦或25弦,采用尼龙弦或金属钢丝缠尼龙弦。根据作品需要,音阶定为七声或五声。伽倻琴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伽倻国存在至灭亡之前于勒携琴投奔新罗真兴王的年代(公元42年—551年间),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

 

 

3)第三种为牙筝,作为朝鲜拉弦鸣乐器,形制与筝近似。牙筝即是唐代拉弦乐器轧筝的谐音。早期主要用于“唐部乐”,15世纪中叶的李王朝文宗时,开始同时用于“乡部乐”中。目前,牙筝不仅是韩国宫廷雅乐中的重要乐器,而且也用于朝鲜民间传统音乐散曲之中。

 

演奏牙筝,多为女性坐奏,左手按琴弦,右手持涂有松脂的檀木细圆棍在琴弦上擦弦演奏,也有用系有马尾的琴弓演奏。演奏技巧有推、按、颤、揉等,并以揉弦最具特色。

 

4)拉弦乐器奚琴,是中国最早二胡的称谓。韩国“奚琴”依然保留着原来名字,但声音效果更像潮州音乐中的拉弦乐器“头弦”,音色很特别。奚琴不仅一直在宫廷雅乐中作为重要的乐器,而且也在民间散曲中使用。讲座还分别介绍了太平箫、筚篥等乐器。

 

乐种方面

 

讲座主要介绍了韩国国乐中的雅乐、士大夫音乐和民俗乐类。

 

1)其中的雅乐,广义上是宫廷乐的总称,包括雅乐、唐乐和乡乐三个部分。雅乐,就是指从中国宋朝输入的大晟雅乐;唐乐,不单单指唐朝的音乐,它是指从中国唐代起传入朝鲜半岛的中国俗乐,其中宋朝的词乐占有很大的份量;乡乐,主要是指从古朝鲜的三国时代传下来的朝鲜固有的民间音乐,同时还包括在中国唐朝以前传入朝鲜半岛的中国音乐。

 

在狭义的雅乐方面,又分为祭祀雅乐和朝会雅乐两类。祭祀雅乐是与仪式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场合的不同,又分为宗庙、文庙、社稷、圆丘等音乐;朝会雅乐主要是在宫廷宴飨宾客时演奏的音乐。宫廷的舞台消失,朝会雅乐也随之灭亡;祭祀雅乐中大部分仪式也都取消,只留下了祭祀历代君王的宗庙雅乐和祭祀孔子的文庙雅乐。

 

2)士大夫音乐方面主要包括器乐合奏和独奏的形式,以自娱自乐为主。

 

 

3)民俗乐中以农乐、说唱、杂歌和戏曲最为典型。农乐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韩国农村颇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音乐,或称民俗游戏。它是农民非常喜爱的娱乐方式,因此被称为“农乐”,也可叫做“风物”等。是古代农耕社会农民进行播种或收获时,为了祈求丰年或庆祝丰收而举行的一种庆祝活动。其使用小锣、长鼓、鼓、锣、小鼓等打击乐器来演奏。1978年,金德洙四物乐团将风物(农乐)改为以小锣、长鼓、鼓、锣而组成的“四物”,或称“四物游戏”的舞台艺术。

 

板索里为民间说唱体裁,发源于韩国全罗北道的南原,兴起于18世纪中叶的朝鲜王朝后期,19世纪末进入鼎盛期。意指“人们聚集在游艺场演唱”。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内容多为表现情节曲折的历史人物、爱情故事或是讽刺剧。

 

以女性表演为主,其手执一把扇子为道具象征各种物品。演唱叙述中歌者手中扇子呈折叠状在手中舞动,当扇子打开时,表明新段子的开始。板嗦哩音色多变而丰富,发音粗犷洪亮,并且带有撕裂般的尖锐音色,尤其是高音区,无论是说台词还是表演唱,铿锵有力的喊叫产生一种独特的声调。

 

伴奏者为一男性,坐在舞台边上敲一双面鼓,根据歌者说唱速度和情绪变化的轻重缓和,需要随时改变鼓点节奏和鼓点音色以外,他还得配合歌者的演唱时而大喊一声,以此激发歌者的演唱情绪同时给观众营造热烈的观赏气氛。

 

讲座还专门介绍了两种板索里流派:分别是以痛声和羽调为主,声雄壮而唱法清爽的东便制、音色柔和,尾声夹带拖音并擅用装饰性技巧的全罗道地区的西便制。

 

此外,讲座还介绍了器乐合奏风流、巫乐歌舞、戏剧和假面具的部分内容。

 

 

最后,讲座穿插伽倻琴独奏和民谣《珍岛阿里郎》演唱教学和示范,专门从乐器的演奏特征、民谣的演唱特征、音乐的审美心理需求等方面,融入韩国文化语境地引导观众来如何合适地演唱、理解或品味韩国音乐的“味道”。

 

特别是专门教授最具有代表性的调式“界面调”,来让观众了解韩国音乐内部的音级构成,以及某个特定音级的装饰性腔化处理,即特定的演奏或演唱技术下完成的大幅度颤音。从而体验何谓唐乐的乡乐化以及韩国国乐的魅力,并了解韩国人的民族性格特征如何在浅摇清唱中找到痕迹。

Copyright © 2008 - 2019 上海蕙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5880号